随着楼市步入理性回归的通道,拐点崩盘论再度甚嚣尘上,政策松绑说则传得沸沸扬扬。一时间,猜测与传言似乎成为左右楼市预期的重要参考,但这种现象对楼市而言绝非好事。
房地产权威人士认为,当下除宏观政策信息需要及时发布外,还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及时公布各自领域的权威信息。特别是适时发布楼市风险预警信息,把库存量大、消化周期超出正常范围的城市,以及楼市过度繁荣、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名单公布出来,给企业和购房者以稳定的预期,避免盲目投资和消费。
楼市理性回归通道开启
国家统计局4月18日公布的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4个,持平的10个,上涨的56个。同比仅一个城市下降。二手住宅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14个,持平的14个,上涨的42个。同比价格下降的2个,上涨的68个。
“3月份全国主要城市房价涨幅继续回落,这在预期之中,是今年1月、2月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延续。也就是说,整个一季度的楼市都处于成交下滑的通道。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基本准确反映了市场现状。”21世纪不动产集团市场发展中心总监桑豫峰说。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认为,前期市场的透支、信贷从紧、一线城市年初市场偏冷,以及未来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预期等多方因素促使市场偏冷。
“如无特殊的政策因素影响或刺激,国内楼市市场趋冷、价格涨幅收窄、横盘和价格下跌城市增多、市场进一步分化等一系列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会有所发展。一季度后,楼市整体的复苏将很缓慢。”胡景晖认为,未来楼市仍将是一个理性回归过程。
“崩盘”VS“救市”
面对楼市难得一见的回归,拐点崩盘之争屡见报端,政策松绑传闻频频出现。猜测与传言,似乎成为左右楼市预期的重要参考。
楼市喧哗的背后有客观因素。最新出炉的经济指标显示,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4%,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3.8%和5.2%。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被不少人看作稳增长引擎的楼市走势牵动人心,市场对形势判断有分歧、对政策取向有争议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以往经验多次证明,喧哗背后绝非都是理性之声,利益之手发布虚假信息、扰乱市场秩序、误导消费预期的行为并不鲜见。
“一季度市场是回归常态化的增长。”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会长蔡穗声认为,“一季度广东省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同比虽然有比较大的回落,但是还是高过以往3年的平均水平,为5年来的第二高度。”
“还有一个数字值得关注,今年一季度商品房新开工面积下降得比较快,这个跟银行收紧信贷等有一些关系。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投资者的顾虑会逐步打消。”蔡穗声说。
记者注意到,众多知名房企仍在乐观看待后市。虽然一季度楼市成交明显萎缩,但多家知名房企今年普遍大幅上调了2014年的销售目标。如万达2014年的目标定为2400亿元。富力,2014年将协议销售目标定为700亿元,较2013年增长三分之二;碧桂园2013年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1060亿元,今年将订立1280亿元的目标。
“双向调控”思路不变
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曾在接受上证报记者独家采访时给出楼市“双向调控”的四字谜语。随后,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对此详细解读,指出今年楼市调控会加强分类指导,既要防止热点城市的继续火爆,也要对住房库存量过高的城市控制供应结构。由此来看,中央政府的“双向调控”思路非常清晰,不会“大幅波动”。
“由于国内楼市逐步分化的客观实际,两会时政府提出的关于市场分地施策、分城施策的调控思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上涨压力较大的一线城市依然是限制涨幅,增加供应,分流需求;二、三线城市由市场调节。在对楼市中长期的思路方面,依然是在限购、限贷政策不放松,增加市场供应的情况下确保市场稳定,在既不出现暴涨、也不出现暴跌的市场环境中加快长效机制(土地市场、房产税、不动产统一登记、共有产权住房、收入分配改革等)的出台和落地,促使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胡景晖说。
“从近年来几次房地产市场起伏的情况看,市场预期的不稳定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一位权威专家向上证报记者表示,对房价上涨、政策放松的预期加强,往往导致许多购买力非理性地进入市场,形成供不应求的恐慌性购房态势。最近,火爆一时的保定楼市就是典型。因此,面临楼市走势的关键节点,及时公开发布权威信息对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尤为重要。
事实上,尽管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从政府一系列宏观调控举措中不难发现,我国稳增长的体系越来越丰富,包括从调整结构、改善企业发展环境等多个方面支持经济平稳增长态势。这就使得中央政府保持信心和定力,在存在一定经济下行压力时对房地产市场不做过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