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房地产信息网

您的位置:岳阳房地产信息网 > 新闻资讯 > 市场动态 > 内容阅读

城市经济学者杨开忠:房地产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文章来源:新京报 更新时间:2019-09-27 浏览次数: 快捷操作:【打印】【收藏】【关闭

7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东方,开启大国奋进的铿锵步伐;70年来,北京这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在城市交通、功能配套、楼群建筑、居住条件、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主任的杨开忠,见证的不只是北京城市的春华秋实、夏蝉冬雪,同时也见证了北京、乃至京津冀区域的发展与变迁。

亲历北京城市的飞跃

“这是北京天桥东边的一条有名的臭沟,沟里全是红红绿绿的稠泥浆,每逢下雨,不但整个街道变成泥塘,而且臭沟的水就漾出槽来。”这是老舍先生在《龙须沟》中,对“龙须沟”这个地方的描述。

其实“龙须沟”真正的名字叫三里河。解放前,三里河是北京一条臭水沟,1950年,为了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条件,三里河被改造成下水道,表面铺设了平坦的马路。此后,北京地图上,空有三里河地名,却不见水域。这条重要的泄洪渠,在上世纪50年代整治后,消失了60余年。2017年4月,全长900米的“三里河”再现潺潺流水声。

这条古河道的演变过程,是北京城市变迁的一大缩影。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来,北京在城市交通、功能配套、楼群建筑、居住条件、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变化太大了。”作为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主任的杨开忠,见证的不只是北京城市的春华秋实、夏蝉冬雪,同时也见证了北京区域的发展与变迁。

“上世纪80年代,我从湖南到北京来上学,下了火车坐公共汽车到北大,动物园至北大途中还能看见稻田,一路田野风光,很安静,也没那么多人。”杨开忠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北京常住人口从800多万上涨到目前的2000多万。其背后是城市建设、产业集聚等因素对人口所形成的集聚效应。

北京,这座超大城市像一个大磁石,对外围产生了巨大的“虹吸效应”。聚人才、聚资源、聚机会,在不断招商引资、不断扩展城市功能的同时,人口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堵,资源更加短缺。

北京与地缘相接、人缘相亲的天津、河北一起,陷入“中心发达、腹地落后”的局面。时光步入21世纪,北京这座有着2000多万人口的超级城市,以及一个以首都为核心的庞大城市群,如何谱写新的发展辉煌?这是历史的追问,这是时代的课题。

城市与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生态圈,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幕初启。科学布局的顶层设计,对于建设宜居的城市生态圈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四大战略目的。”杨开忠指出,一、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建设成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二是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北京与周边地区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发挥全国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作用;三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建成全国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四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平衡我国南北发展,成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新时代首都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四个中心”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战略目标是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在此背景下,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推进,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取得重要进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设,交通一体化格局加快构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产业升级转移稳步推进,三地产业互动和经济要素进入快速融合通道,协同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巩固提升北京首都功能,目的在于让北京迈向全球政治经济高精尖,建设世界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成为全球中心城市并形成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和现代化新型首都圈。未来的北京,将轻装上阵,引领京津冀地区、北方腹地和全国更高质量发展。”杨开忠说。

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之道

五年来,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三地的交通、教育、医疗、科技、生态、应急等多项资源和惠民政策,都让民众生活更加便利、获得感更加充实。

不过,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此,杨开忠指出,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还必须始终围绕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不断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也是根本挑战所在。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首都为核心,雄安新区与城市副中心为新的两翼。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核两翼’大格局中,‘两翼’是北京中心城区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两翼’建设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尤为关键。”杨开忠说。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四区”分别是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杨开忠表示,过去5年重点是在中部核心区,以设立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发布实施《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规划(2019-2035年)》为标志,今年重点开始向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正在全域更为均衡地推进。

在中部核心区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是北京城市发展的一次历史性抉择,标志着北京城市发展模式从中心城区‘摊大饼’式发展向在北京中心城区之外规划建设区域新城的转变。其中,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之后的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的区域增长极,更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杨开忠表示,雄安新区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主要承载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典范新城。

杨开忠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大问题就是人口和经济重心相对偏居燕山-太行山山麓而背离海样,应该高度重视东部滨海发展区,引导人口和经济向滨海地区转移。

“无论基础还是综合实力,能真正抗衡北京吸引力的中心城市还是天津。”杨开忠强调,天津是全面疏解平衡北京的最佳选择,要深刻理解把握京津“双城记”,着力发挥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中心作用。同时,着手将沧州渤海新区设为河北自贸试验区片区。

杨开忠强调,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既要发挥统一市场机制的决定作用,发挥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从规划来讲,政府更好发挥作用,不仅要进一步搞好“一核两翼”和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规划建设,而且,应按照交通流量最小化、集聚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要求,深入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及其配套优化布局。

杨开忠说,这一点很重要,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内以及“一核”与“两翼”之间,要采取存量和增量调整相结合的办法,既尽量将同一单位不同机构集中布局,也尽可能将人员往来密切的不同单位集中布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以及发挥集聚效应。

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根本动力,而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向品质卓越的地方集聚。因此,创新-人才-地方品质多层级驱动,是新时代京津冀协同发展必由之路,深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应千方百计提高地方品质,实施创新-人才-地方品质多层级驱动战略。杨开忠表示,大力提升地方品质,既是直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对宜居性、愉悦性、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的必然,也是不断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京津冀创新圈和人才圈的基础。

建言:房地产调控适应都市圈的客观规律

住房问题直接关系百姓的切身利益。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追求美好生活成为各方共识,作为民生保障领域的重要主体之一,在杨开忠看来,房地产行业要适应新的定位,要加快转型、提质。

杨开忠强调,从房地产来看,都市圈本质上是一个一体化的地方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调控要适应都市圈化的客观规律,打破行政分割,强化以都市圈为基础的房地产市场及其调控理念与实践。

杨开忠进一步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定位就是,区域整体发展改革引领区。因此,让都市圈房地产成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杨开忠指出,“房住不炒”不是权宜之计,而且新时代房地产长期定位要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是新时代总目标,房地产行业自然要服从、服务这一目标。

因此,新时代房地产行业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于三方面:一、为人民美好生活服务,普遍地满足人民对住房的直接需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二、为人才服务,满足吸引、留住人才对住房的需要;三、孵化支持创意、创新、创业,直接推动创新发展。因此,新时代房地产行业是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支柱行业。这意味着,一方面,房住不炒,严格抑制住房投资投机需求;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转型提质,生活配套、创意创新孵化,大力发展房地产服务。

免责声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稿件均为转载稿,仅代表其他媒体与网站观点,与岳阳房地产信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相关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删除或者更改,保证您的权利。违法信息对公司或个人造成不良影响,我们将采取法律方式维权。

欢迎关注岳阳房地产信息网微信

关键字:房地产  京津冀  北京  城市  产业  滨海  新城  开发  京津  中国【责任编辑:】
广告位招租

热门推荐

推荐楼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