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一年之初的时候,无论是有房子的,还是没房子的,都会对楼市投去更多的关注。原因在于,很多楼市政策定调,包括一些行业专家、学者等都对当年楼市会有一个明确的判断,这也被不少人视作买房或者卖房的重要参考意见。谁都知道,房子之于家庭,可以说是头等大事之一,一旦决策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到整个家庭的未来几年,重要性不言而喻。
说到买卖房,最近不少小伙伴在议论一个话题,有人说,在过去的2020年,楼市虽然受到风波的影响,但开发商们的业绩大都不错,而到了2021年,经济快速恢复是大概率,比如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预测,2021年我国的经济增速将达到8.8%,在此种预期下,楼市没有理由差。对于这种说法,到底靠不靠谱呢?
先来看看一些专业机构和企业家的看法。
在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20-2021)》中提到,2021年楼市整体上还是平稳:上半年恢复性增长,下半年正常增长。中心城市、城市群和都市圈恢复较快,其他城市有的较慢,也有的陷入衰退。至于大家关心的房价问题,报告认为,2021年增幅在5%左右。这份报告之所以受到媒体的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社科院此前多次预测都比较靠谱,堪称“神预测”。
不过,对于房地产,那些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房企大佬们无疑最有发言权。万科郁亮早在2020年3月17日的业绩发布会上就表示,此前提出的“活下去”是出于居安思危,但现在却是特别真实的存在,他说这是他没想到的。开始可能很多人没在意,但此后便有公开信息显示,万科居然进入养猪界了,此时有专家表示,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万科真不是说说,而是真的感受到行业的好日子正在过去。
无独有偶,李嘉诚、两位地产大佬则用实际行动证明。李嘉诚已连续多年没有在内地拿过一块地产项目,南方周末曾对李嘉诚有过一个采访,他对楼市的看法是,“我一生的原则是不赚最后一个铜板”,或在一定程度上可解释他保持着“只出不进”模式的原因。而王健林在2019年年会上就表示,“一平米房地产都不留”,对于去地产化,曾经的行业大佬可谓异常决绝。从他们的做法看到,房地产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房地产已经过了黄金期,那么,国家如何定调2021年的楼市?
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对房地产趋势判断总结了一句话,“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可以看出,土地和人口这些影响房产趋势的因子都属于中长期的,在1年半载内是看不出明显变化的,但金融就不一样了,它能获得立竿见影的结果。当然,这里的金融,仅是狭义的,如果把外延扩大一些,其实就指的是政策。
房子作为一种民生商品,不可能由其自行发展,从国家对楼市的调控态度看,我们的楼市是政策市,实际上,国家已经对2021年的楼市进行了定调。住建部门对2021年的房地产工作安排中提到:
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方案,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强化城市主体责任,完善政策协同、调控联动、监测预警、舆情引导、市场监管等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由此可知,对2021年的楼市仍旧突出“平稳”二字,所有的楼市调控政策都是以此为目标。从过往调控看,如果遇到市场过热,大概率还会收紧相关政策,以防止市场大起大落,当然,如果一些地方下滑明显,也不排除有一些温和的策略。
在这样的“平稳”状态下,2021年,是“抓紧买房”还是“趁机卖房”?有银行行长提出了忠告,不妨看看。
如果有人告诉你,你应该赶快买房,或者你应该尽快卖房,这种说法其实是不负责任的。600多个城市,不可能找出两座楼市完全一致的城市,即使同一座城市内部的不同板块,其冷热也会有较大差异。一位银行行长给出了4条忠告建议,如果有买卖房打算,看看有道理没有。
第一,以自住的标准去买房,有些购房需求确实要抓紧。
房住不炒逐步深入人心,目前各项楼市调控政策都是围着这个目标,不要抱着短期炒一把就走的心态去买房,同时,不要去找所谓的绝对低点,因为买房不是买股,并不是有资金就行,它要综合各种因素,比如地段、区位、工作地生活地点、面积、户型、学区、医疗等等,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符合条件的楼盘。如果找到这样的房子,那就不要犹豫,果断下手,机会转瞬即逝。
此外,如果你有教育资源需求,而且又在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买学区房还是应趁早。中国证券报1月18日发布的文章《上海二手房市场骤然升温,学区房单价近20万,直逼豪宅汤臣一品》,说一套30多平米的学区房,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成交价格从410万到498万。像海外限制等因素,归国人员增长较快,对学区房的需求呈现一个瞬间增长态势,据信息显示,2020年留学归国人数同比增加了58.19%,这对那些教育资源丰富的大城市来说,应不是一个短暂现象,我们应从中得到启示。
第二,买品牌、实力强房企的房子。
2020年下半年以来,央行、住建部、银保监连续发出了2条禁令,分别是“三道红线”和“5档红线”,主要目标是要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确保行业健康发展。根据机构的统计看,前者超80%的房企都踩线,房企降负债不是个别企业,而是具有普遍性,且一直持续到2023年中,对于那些高杠杆率房企来说,资金链可能出现问题。用德信地产副总裁方静的话说,“今年房企面临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在期房制度下,我们首先要确保能按期交房,显然,资金压力大的房企有延迟甚至烂尾的风险,而且众所周知,没有资金保证,品控、质量也会打折,相对而言,大品牌、实力强房企更有保障一些。
第三,普通人不适合买商铺、公寓。
早在2018年,瑞士信贷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显示,未来5年将有20%-25%的购物中心可能面临关闭。商铺不仅要面临电商的直接冲击,还受到不断新增的商业房挤压,随着城市的扩展,大大小小的商圈林立,即便是每一个小区,其周围也建设一圈商业用房。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从2015年10月到2019年7月,商品住宅库存下降了8亿平米,而商业类房不降反增,去化压力可想而知。
蓝线为商业房库存变化
还有公寓,一般来说,租金收益率年化低于5-6%(即15-20年收回本金)就不是一个划算的投资。而且,公寓转手不容易,一方面是税费高,另一方面没有小区居住氛围,一般人不会将公寓作为终身居所,只是一个临时过渡。有人就说了,既然公寓和商铺都不具有多少流动性,那么为什么有些富人还要买呢?这个不难理解,他们考虑的不是要赚多少,而是把一部分资金沉淀在固定资产上,涨跌对他们来说不是首先看中的,即便不如存银行划算,但通过分散资产配置,分散风险。但普通人资金不多,首要考虑的是资产收益率,一旦流动性被限,就会失去很多机会。
第四,有些房子最好及时出掉。
通过调研发现,深圳是一个特例,总面积只有1997平方公里,地域实在太小,但经济又如此发达,深圳楼市火热后,各种房子都增值了,所以,不能拿这个特例来类比其他地方。其他大多数城市在这两年楼市有一种现象:即城市内部楼市分化很大,同样都是二手房,品质不错的二手房却逆势上行,创出了新高,但是,一些非品质开发商开发的小区,物业管理差的小区,其房源价格竟比两年前还低。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经济发展收入增加,人们对住房的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经历这次风波后,小区管理好坏对我们的居住体验影响确实太大了。本来两个相邻小区房价差距不过10%,经过一年半载后发现,价差可能达到了30%。目前很多热点城市二手房挂牌量均创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市场本身不错,但为何有那么多二手房释放出来”的主要原因。所以,品质不好、物业不好的房子建议及时置换,因为等待,只会进一步拉大差距,今天相比过去算晚,但相对未来还是算早。
总结一下:对于买卖房这件事,不可人云亦云,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2021年,更是如此,对此,你属于哪一类情况呢?欢迎留言交流。
免责声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稿件均为转载稿,仅代表其他媒体与网站观点,与岳阳房地产信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相关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删除或者更改,保证您的权利。违法信息对公司或个人造成不良影响,我们将采取法律方式维权。
欢迎关注岳阳房地产信息网微信